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

时间:2024-09-24 11:21:15
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(精选16篇)

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(精选16篇)

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,马上将其记录下来,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。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1

我不喜欢李商隐的诗。他的诗太过晦涩,难懂。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,如果一句话说出去了,可是人家理解不了,那还不如不说!李商隐的诗用典繁多,且生僻。可是诗不是平常所说的话,很多时候诗只能写给自己。作为一个热衷于仕途的诗人,他要展示他的才华,但是又太过耿直。诗里面有太多不该说的话,唯有寄予于偏漏典故,以示知音。泰戈尔在飞鸟集的序语中曾问道:你是谁,我的读者,百年后读着我的诗?也许这就是诗人共通之处,长歌当哭,知音难觅!

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淡无奇,但凡被后世立书做传之人,生平必定曲折颠簸。孟子曰: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。这样的人我不一定喜欢,但是我敬佩!综合史上但凡有所建树的人物都有一个优点,那就是执着。李商隐是执着的,执着于仕途,即使在牛李党派间被倾轧依旧放不下仕途。崔珏的那首诗:虚负凌云万丈才,一生襟袍未曾开。这是李商隐一生痛苦的写照!理想破碎,李商隐一度想抛下万丈红尘,不管如何,修道去也好,死,也好!

死,又说到了这个沉重的话题。李商隐是个典型的书生,正直,细腻,读圣贤书,为人谦恭有礼,不卑不亢。相较于这种性格我更喜欢温庭筠的洒脱。叔本华说,生而是为受苦,佛也说众生皆苦。李商隐是个苦命的孩子,虽然书中关于他的童年几无叙述,但是不难想象,父亲早死,堂叔教他读书,母亲身体不好,还有一个弟弟,作为一个书生,一个高傲的诗人,一个傲到骨子里的王孙皇族,显然他是不可能下地去种田养活家人的。如此说来李商隐热衷于仕途何尝不是为生活所迫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2

李商隐在晚唐与杜牧齐名。而晚唐又是动乱的时代,所以就算是进士的李商隐也遭遇坎坷,因此,他有感而发,作出了许多针对现实的诗。

李商隐的诗咏仪深隐,构境巧妙,也有过分消沉感伤之处。例如:《风雨》一诗中“黄叶仍风雨,青楼自管弦”,“黄叶”和“青楼”相照应,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说黄叶加上风吹雨打,其实他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黄叶,说明他的身世飘零就如同黄叶一般。诗题“风雨”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这首诗以两个曾经落魄而后来发迹的同一朝代的人发端、收结,不仅在结构上前后照应,而且表现了诗人的自命不凡和对盛唐治世的向往。

李商隐为什么能完全在诗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呢?

在李商隐的诗中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,比如“落花”一诗,他借咏落花寄遇自己的身世之感,竞境浑厚、哀怨。其中有一句“芳心向春尽,所得是沾衣”,这句诗中的“芳心”就是诗人的品质、性格、思想和感情的写照。

由此可见,李商隐的诗都表现了关心政治、忧虑国事、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。这也正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唐朝时皇帝的不重人才的情形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3

这个诗人,他唱不出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”,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;这个诗人,也喊不出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”,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;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“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”,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。

又是这个诗人,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,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,更不用说杜牧的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悻名”了。他有的只是带着“江上几人在,天涯独棹还”的萧瑟,静静地感叹“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。

他喜欢用典,还透着几分朦胧:“瑶池阿母绮窗开,黄竹歌声动地哀。八骏日行三万里,穆王何事不重来”。不熟悉唐史的人,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。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,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,最后往往事与愿违,一吃就死了。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,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。

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“红楼望雨相望冷,珠箔飘灯独自归”的忧郁,但他偶尔也会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地乐观一下,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,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。

他的诗像“飒飒东风细雨来”一样的柔软,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、高适那样,喷出一句“心断新丰酒,销酒斗十千”。虽然说,不可否认的,这半丈豪情中,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,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,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。

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。他的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,而他却在这里Q然而止,只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。他在叹息什么,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,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?或者叹息他空有满腹经纶,却无人委重,也或许是他习惯性地在给他的诗染上悲天悯人的颜色,更或许这一片空白已包容了这一切。

他的诗有时也显得小器悲凉。先说说小器,“无端嫁得金龟婿,辜负香衾事早朝”,表面上看好像这个诗人“事早朝”还不如与爱人一起朝朝暮暮,可归根结蒂还不是他在诉说他的踌躇满志,这样的诗句自然没有大气可言的。而若说到悲凉,晚唐病入膏肓,百姓民不聊生。像沈缙冢沃誓茄凼翁剑韫λ痰碌氖倘恍床怀觯偌又飧鍪斯亲永锏母甙粒庋氖恍既バ吹摹
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。不知不觉,这个诗人步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年头。终于,这个在抑郁中沉浸了46年的大诗人最后倒在了他的幽幽怨怨里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4

雕花的窗前,你在沉思。漆黑的夜空中,几点疏星照亮你紧锁的眉头。檀香弥漫,那丝丝缕缕、透着思念的诗句,在你的脑海酝酿。

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”,这个藏在无限眷念的字句背后、被人吟诵了千年的女子,究竟是谁?或许只有你自己知道。“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”,字字句句里透出的思念与忧伤,全都如春水涨潮般涌到你的窗前,打湿了你的素笺。

手指起落,拨动丝弦,清朗悠远的曲调中暗藏多少悲伤?你用你的才气,在诗中为自己,为她,为我们,作了一幅清丽的画,谱了一首悠然的曲,描绘了一颗真挚的心。

站在斜阳下读你,“楚地空山拂日风”的场景映衬着你孤寂的心,山峦连亘,楚地荒凉,给我无尽的思索;迎风读你,是“一春梦雨常飘瓦,尽日灵风不满旗”的朦胧,如梦似幻;在缀满星辰的夜空下读你,是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空灵;倚在楼上读你,是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的憧憬。盛唐过后的绮丽又轻携忧伤的风景,在你的笔下流转翻飞。

我想穿过千年的光景,做你身旁的那一支摇曳的烛,流着泪照亮你周身的诗意,让宣纸上那湮开的墨迹,为千年后的人们,写下感伤的情。

我仿佛看见你窗前的庭院里有枝海棠花,温和,多情,在你自然淡雅的诗句里呼吸 ……此处隐藏8068个字……里消失,留给诗人无尽的惆怅。诗人不无激愤地悲叹曾苦伤春不忍听,凤城何处有花枝。

与李商隐同时代的诗人杜牧,落魄江湖载酒行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一个诗人才子,和青楼女子的夜夜欢情,风流倜傥得让人羡慕。李商隐和女人却似乎只有精神之恋,日夜相思为女人写诗,却始终不能和她一度春宵。这也不怨别人,谁让自己喜欢的是一位神仙伴侣呢。看上去很近,可以隔坐送钩春酒暖,分曹射覆蜡灯红,可是实际又太远了,中间是人神之隔呀。李商隐哀叹,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。虽然我知道你也爱我,我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,可是你不走下神坛,让我如何与你相爱。难道你不知道,神女生涯原是梦吗。爱却不能得到,诗人一生惟有深情地怀恋: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
诗人一生仿佛就是寂寞地看着,星沉海底当窗见,雨过河源隔座看,而一切的美好于我总无与也。那个在高处遥不可及的圣女呀,我虽然爱你爱到心发狂,可你为什么总是来是空言去绝踪呢,弄得我只能梦里和你相见。多么希望就此长梦下去,因为你呀,是如此飘忽不定,让我梦为远别啼难唤,让我摸不到够不着。而你又那么美,世间的女子哪个能与你相比呢,我实在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,醒来奋笔疾书,给你写信,书被催成墨未浓。然而当激情过后,现实告诉我,我的满是爱的信纸呀,又该寄往哪里,我去哪里去寻觅我的爱人呢。

李商隐的人生是失意的一生,想要摆脱孤单却一生寂寞;努力解脱情感却始终执着;似乎明白又难免迷惑;一往深情却又不乏理智,诗人也就只有戚戚于自己的心情了。

在碧海青天夜夜心里,诗人是寂寞的,清冷的。读李商隐的诗,我们也会是寂寞的,寂寞的时候会与千年前月光下一个孤单夜吟的身影相遇。一个伟大的心灵诗人,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心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14

他向桃树走来,他不熟悉洛阳,显然在这细细濛濛的春雨中迷了路。他手中执着伞,轻盈羸弱的身子有些摇曳,并着街市上飘动的风筝,使她有些想笑。两颊绯红。

突然起了一阵风,不大的风,连桃花与桃叶都未吹落,只是叫它们颔首低眉,扭转去了身子。他的伞却一下抓不稳,掉了,在雨中翻转了几下,落在了她的身边。他慢跑过去,白齿抿唇道:“小姐……”她看了看他——一副世家公子的面貌,想想自己却也无奈地笑了。她将伞递在他手里,吩咐一下丫环,便由丫环打着伞,走了。

而他,却站在绯红的桃花下,转身凝视着她,直到伞下的身影消失在冥冥的雨中……

她将叶子放在口中,吹奏,白牙轻咬着叶蕊。屋外是一棵柳树,鸟停在柳树上,柳叶上带着雨。一个少年正在柳树旁拴马。父亲在她年幼时死在了湖里,连着家族华美的镜像一起。她年方十七,总爱调弄管乐,有人说,从中听到了“天海风涛”。邻里却疑她醉眠梦物,因此无人来媒聘。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15

郭宏文,出生于1990年,喜欢一个人呆着,喜欢看些自己有感触的书或者文章,诗词,喜欢写一些东西,我认为在看完一些东西后只有写下些什么才能证明你看过,你很在意它。

古代文学课讲到了李商隐的《马嵬》,他说,“如何四季为天子,爱是不及卢家有莫愁。”纵然你贵为九五之尊那么多年,你却连你最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,你给不了她平凡的幸福,你给不了她简单的生活,可笑的是你还是那个要杀她的人。唐明皇就是如此可笑,呵呵,什么天长地久,什么连理枝的,都不过是一些妄言,在权利和天下面前,这些都是不堪一击的。看书时看到这样一句话“当爱情和政治冲突,爱情必须让位。没有权利抱怨,没有什么对不起,这是现实。”很贴切。

马嵬之变,让杨玉环这个绝色佳人葬送在了开元盛世的余烬里,惋惜,嘲笑都不被她听见了。其实她才是那个最可怜的人,莫名其妙地成了自己公公的妃子,然后带上红颜祸水的罪名在三尺白绫上告别人世。她有什么错?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,一个养在深闺,想要人疼,想要人爱的女人,为何王朝天下的兴亡就要和她扯上关系?如果唐玄宗不将自己的儿媳变成自己的妃子,那么杨玉环仍旧是那个小鸟依人的寿王妃。什么红颜祸水,如果没有男人参与,全天下的女人也无法颠覆一个王朝吧!

每每看到杨玉环与唐明皇的故事,我总是会想到另一个人,唐玄宗的梅妃——江采萍。曾经,李三郎如宠爱杨玉环那般宠爱过她;曾经,他们携手在雪地月下赏梅;曾经,江采萍也为他跳过美丽婉转的江南舞蹈;曾经,......后来呢?后来杨玉环闪亮登场,梅妃,梅花都成了过去式,所以大唐皇宫里,多的是牡丹艳如虹的盛景。月辉清冷,总会有一个冷艳的女人,面色沉寂,孤傲而绝望地站在梅园里,心如死灰。我欣赏这个女人的平静,更欣赏她于过去告别的勇气。她的丈夫爱上了别的女人,她不哭不闹,看似很认命,但确是那般决绝,你舍,我也舍。

我一直觉得,杨玉环只不过是李三郎的一场艳遇,既然是艳遇那就是可有可无的,即使那场艳遇里的主角不是杨玉环,这事依旧会发生,因为还有刘玉环,马玉环......

在史学家看来为了女人亡国的君王,在历史上有很多,纣王之妲己,周幽王之褒姒,夫差之西施,他们都是。我不觉得他们是因为女人而亡国,但是我还是很赞赏他们,他们只是纯粹的喜欢着,哪怕亡国也在所不惜。我暂且不去说他们是如何置百姓于水火,是如何昏庸无道,我想说的只是,他们比李隆基好多了,至少他们没有赐死他们所疼所爱的女人。郑畋说:“终是圣明天子事,景阳宫井又何人。”景阳宫的那口枯井里是陈后主和他的爱妃张丽华,他亡国了,他要去逃,他带上的是那个他最爱的妃子,他舍不得她死,所以要生就一起生吧,总之不让给你死。

而马嵬,“至今往来马蹄醒。”

  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 篇16

晨曦中,我看见一个少年朝我走来,英姿飒爽,温润如玉,那是你,李商隐。

你本为帝王之后,又是家中长子,承载着父亲对你“商上隐士”的期许,你对未来充满信心。然而,父亲突然离世,你只得随母还乡,幼小的心灵突然要面对成人社会的残酷,在别人家的孩子翻墙上树、调皮捣蛋的年纪,你却要拥书贩舂,赚钱贴补家用,自顾不暇的母亲给予不了你太多的爱,你开始变得内向、敏感、怯懦。那一年,你十岁。

你始终禁闭着心中的大门,直到她的出现。她的笑多么迷人,一笑便融化了你的心。她是柳枝。她同样为你的才华所倾倒,一切看起来如此美好。可天不遂人愿,才子佳人的美谈没有发生,一场不适时的恶作剧打乱了这一切,等你回来时,她已嫁作他人妇。

“应共三英同夜赏,玉楼仍是水精帘”,那万里红尘之外与宋华阳的四目相对,电光火石之间,你已心有所属,但这终究不被世俗礼教所容忍,却也只是有始无终。

时光飞逝,岁月磨灭了年轻诗人的激情,这一次,或许你只想安稳地度过余生,你娶了王茂元的女儿,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”,从这里可以看出你对王氏爱得有多深,即使之后的牛李党争将你压的遍体鳞伤,你也没有否认过这份爱。

时人说你“忘家恩,放利合”,世人说你晦涩难懂,矫柔做作,没人能从你这里问出答案,怎么说都是无题。

少年失怙,仕途坎坷,感情失意,这一切的一切,才造就了你,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。

夕阳中,我只看见一个孤独凄凉的背影,迈着蹒跚的步伐,一遍遍的诵着《无题》。

《李商隐传读后心得体会(精选16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